May you always be the one who notices the little things 

that make the light pour through,

and may they always remind you:

There is more to life and there is more to you.

-Morgan Harper Nichols

 

 


 

在告別寫聯絡簿的學生時期後,

伴隨科技發達改變了我們輸入與輸出的方式,

手寫日記已經不是件普遍的事了。


直到幾年前的某日,

我意識自己的記性不如以往,

因此刻意重拾寫日記的習慣,

紀錄著不會被大腦儲存到長期記憶區的日常瑣事。

 

開始寫了一陣子覺得無聊,

流水帳式的紀錄著日子縫隙中平凡無奇的小事,

但寫著寫著便也自然習慣了,

覺得這些文字的累積總有存在的意義吧。

 


 

日本劇作家坂元裕二在《花束般的戀愛》的劇本集中

提出了對日記的看法:
 

「日記這種東西,寫下時,這些紀錄就像一個個小水窪,

不過之後再回頭看,竟也成為風景可觀的一條河。

打掃了浴室,當時是覺得自己『掃了浴室』,

還是覺得自己『讓浴室變乾淨了』
,或者覺得自己『跟浴室奮戰了一番』,

其實日子的趣味就取決於這些微妙的差別。」

 

如同時光的畫卷,

日記捕捉了我們每一個細微瞬間。

那些日常瑣事——

清晨窗邊咖啡的氤氳,通勤耳機裡的音樂派對,
傍晚在廚房裡的忙碌,午夜與書本的私語......

諸如此類真實的片刻,構成了我們生活的本質。

 

 

 

翻閱過去親筆寫下的篇章,

透過時而潦草、時而工整的筆跡與字裡行間的情緒,

或許無法完全復刻當時的心情,

但我們不會忘記日子流逝的點點滴滴。


 

那些過去的瑣碎片段被封存成一個個雛形,

我們彷彿穿越時光,回到過去的日子旅行,

不是為了尋覓新的風景,
而是用不同的視角來看待日常。

 

即使我們不記得當時寫下某件事的心情,

那又如何?這正是日記存在的理由啊。

 

 


 


當我們珍惜並真實記錄生活中的微小瞬間,

這意味著我們能更充分地體驗生命。

瞬間的當下能延展成一道道風景,

無論是想重溫模糊的快樂片段,

還是在迷惘時尋找慰藉,

只要在字裡行間尋覓,

總有一處,充滿了只屬於自己的光芒。



 

text╱Pei

editor╱ C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