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b_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 'fb_in_app_browser_popup.copy_link' | translate }}

{{ 'in_app_browser_popup.desc' | translate }}

8/20-9/10 2026 planner 早鳥優惠75折起

全館滿千免運(限台灣地區)

2025-07-18
orlo monthly vol.23|The Quiet Work of Becoming

   “You are more than your to-do lists, your career, and your digital profile. Beyond the metrics of accomplishments, you are simply you—loving, laughing, and experiencing the world with all your senses. Even in moments of stillness, you are exactly where you are meant to be.” 我們都不只是一張履歷表,也不是一組數據分析的結果, 不是他人眼裡「應該」成為的樣子,也不是過去犯下錯誤的總和。每一個存在,是一個正在成長的靈魂, 就像一棵植物,雖然站在陰影裡,卻始終悄悄往光的方向生長。 Carl Rogers 是心理學史上最溫柔且深具革命性的人物, 也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奠基者, 他認為「自我」就是我們對自己的經驗感受, 自我分成兩個面向: 實際自我(actual self)即是我們現實中審視自己的看法, 理想自我(ideal self)則是我們希望自己成為的樣子。 當「實際自我」與「理想自我」之間的差距過大時, 內心產生的不協調會引發焦慮、失落與壓力, 所以,如果能勇敢面對並接納真實的自己, 從「實際自我」到「理想自我」就會是一個向上成長的歷程。這個歷程的重點不是改變自己去符合理想,而是縮短這段差距—— 透過接納,讓實際自我慢慢靠近理想,同時調整對理想的定義。 那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首先,試著問自己:「如果半夜有奇蹟悄然發生—— 那些煩憂的事都已煙消雲散, 在醒來的那一刻,世界似乎有了些微不同, 那你最先注意到的變化,會是什麼?」這能幫助我們停下腳步, 從內心那個最寧靜、最不被衡量的地方, 去傾聽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的模樣。我們會發現,理想的自己從來不在遠方, 而是深植在感受的能力裡、 在每個著醒來的清晨、 在不再急著證明自己的時刻。 而正念(mindfulness)也是一種幫助我們提升自我覺察、 接納情緒與思維的練習。  它讓我們活在當下,不再受過去經驗牽制, 進而貼近真實生活的本質。我們可以每天選一個安靜舒適的角落, 為自己留下一段時間,寫日記、自由書寫,讓心裡的聲音浮現、釐清。透過這樣的練習,開始卸下那些不屬於自己的期待, 慢慢向真正滿足與理想的樣態靠近。我們不是成果的容器, 而是一道晨光也無法預知的流動, 是一場夢裡仍溫熱的擁抱, 是一個被記得被歌頌的名字。 我們的存在本身,就足夠溫柔美好。  

2025-07-03
用書寫參與日常,首度參加台灣國際創意文具展

用書寫參與日常—— orlo 首度參加台灣國際創意文具展 orlo 將於 7/4 至 7/7 首度參加「台灣國際創意文具展」,現身台北世貿一館。自創立以來,orlo 一直秉持著「實用與美感並重」的理念,希望讓產品能夠自然融入日常,成為使用者生活中最直覺、也最貼近的一部分。此次展出除了帶來品牌最新推出的無時效計劃本系列,也將呈現多款廣受歡迎的筆記本、手帳與書寫配件,邀請觀展者透過書寫重新感受生活的溫度與節奏,在紙頁之間,與自己重新連結。   生活的軌跡,從一頁開始 orlo 自 2020 年創立以來,持續推出兼具設計感與實用性的手帳與紙製品,期望陪伴使用者在快速節奏中,重新調整自身的步調。今年適逢品牌五週年,全新推出的「無時效計劃本」系列主打自由、無日期限制、彈性書寫,區分為日計劃與月計劃兩種版本,適合不同需求的使用者,無論是習慣排定每日工作進度,或希望統整長期目標與月度回顧,皆能在這系列中,找到適合的商品。這次展場中也將首度完整展出該系列,並同步推出展場限定優惠與贈品,邀請民眾親臨攤位體驗不同風格的內頁設計,實際翻閱與試寫,找到最適合自己需求的書寫工具。   首次登場,限定亮點搶先看 orlo 首度參展,特別準備多項限定內容與展場優惠,只要於現場消費,即可獲得品牌貼紙乙張;且追蹤 orlo 官方社群,並於限時動態打卡、標記,即贈「展場限定明信片」一張。商品部分,也有多項首次亮相的限定內容:昭和配色和紙貼紙於文具展搶先開賣、無時效計畫本系列首次實體現貨販售,讓參觀者能直接感受筆記本的質感與內頁設計;而人氣商品「友達紀念冊」也推出展場限定自由搭配活動,讓觀展者能自由搭配最適合自己的活頁紀念本。    展覽資訊▍展覽名稱|2025 台灣國際創意文具展 ▍展覽日期|7/4(五)至 7/7(一) ▍展覽地點|台北世貿一館(台北市信義區信義路五段5號) ▍orlo 攤位|D212orlo 期待透過這次展覽,與更多熱愛紙製品與文具的朋友相遇。如果你也想透過書寫整理思緒、紀錄生活,歡迎來攤位上翻閱、試寫,讓書寫重新成為你生活的一部分。

2025-06-18
orlo monthly vol.22|Rooted in Flow

      “I’m rooted, but I flow.”― Virginia Woolf  我們總習慣向外張望。渴望成為更好的人,想被認可、想合群、想跟上世界的腳步、想符合各種期待。即使離開校園多年,擺脫了試卷, 許多人心中仍隱藏著某種無形的「標準答案」, 仿佛只要符合了它,就能獲得安穩的價值感。但標準會變,期待易散, 若過度將自己的價值繫於其上,終將在流動中迷失方向。追求「內在價值穩定」,是我們替自己紮根的第一步,而真正的穩定,來自於對自我本質的覺察與認同。 想像它是一股沉靜的力量,不依靠外界認可而生,也不隨現實條件而搖擺。 它可能不那麼醒目,卻在每一次選擇中悄然顯現——是在加速世界中緩步前行的自持,是面對一致期待時不被同化的寧靜,是在變動中不斷回到自我坐標的能力。在這個連內在都容易商品化的時代, 能夠安靜自得地與自己共處,是需要練習的, 因為它不是表面如同愛自己、肯定自己的口號, 而是一種被實踐出來的價值認同。 我們透過日復一日的溫柔堅持, 在行動與思辨之間形成穩固的內核。這也是orlo 發起 Project 55 的想法之一,我們不只是每天完成幾個待辦事項,而是練習與自己的內在節奏重新對齊。 讓早起不僅是時間管理,而是一種選擇生活的主控權;讓閱讀不只是吸收知識,而是與思想再次連結的邀請;讓運動不只是為了體態,而是提醒自己值得被照顧、被珍惜。 這個挑戰的目的不在追求100%的達成率, 而是透過行動的向內自我對話, 明白穩定並不排斥變動,反而是容納變動之後, 不再感到迷失,更清楚自己根深於內的價值。願我們都能相信自己, 並成為心目中,那個內在價值穩定的存在。存在不是一個靜態的答案, 而是一種動態的回應。每天的挑戰都不是為了改變什麼,而是為了回到自己。 根植於心,然後流動於生活。

2025-05-20
orlo monthly vol.21|Soft Grounding

  “Out beyond ideas of wrongdoing and rightdoing,there is a field.I'll meet you there. When the soul lies down in that grass  the world is too full to talk about.”― Rumi  我們都走在一條試圖「變得更好」的路上。  但走著走著,開始迷失,開始自我懷疑,好像這路走久了,反而離自己越來遠?  在是非、好壞的觀念外,有一片草地,那是靈魂得以輕輕躺下、呼吸、並不再急於證明什麼的地方。  我們每個人都需要這樣一片草地——不是理想的終點,而是回到當下、與自己和解的起點。  “Realize deeply that the present moment is all you ever have.”— Eckhart Tolle《The Power of Now》  「當下」其實是唯一我們真正擁有的時空。  我們對「當下」的理解,應該不僅是珍惜此刻,更包含專注情緒的自我覺察,不再為過去懊悔或對未來過分焦慮。 當我們陷入焦慮或過度思考的狀態時, 身體會切換一種「應急模式」, 大腦無法辨別真實危險與想像的壓力。 但透過感官的覺察,能夠溫柔地告訴大腦: 「你是安全的」, 進而給自己一個喘息與重新整理的空間。在此想分享一種專注當下的練習——「Classic sensory grounding 5-4-3-2-1」這是一種心理穩定技巧,透過五感「定位」自己在當下的空間中,可幫助我們將注意力從腦中的混亂拉回眼前的身體感知。  操作方式如下:  1|說出看見的 5 樣東西看看四周,找出五樣現在可以看見的事物,如:書桌上的電腦與杯子、牆角的背包、陽光、手指的影子。  2|說出聽見的 4 種聲音靜下來,留意能聽見的聲音,如:窗外車子經過的聲音、冷氣運轉聲、鍵盤聲、自己的呼吸聲。  3|感覺 3 種觸感將注意力放回身體,感受接觸的東西,如:椅子的硬度、手放在膝蓋上的溫度、腳底接觸地板的實感。  4|聞到 2 種氣味用鼻子聞一聞,感受到什麼氣味? 如:洗衣精的香味、書寫時筆墨的味道。  5|注意 1 種味道試著辨認嘴裡的味道,或回想一種喜歡的味道,如:舌尖上殘留的咖啡味。  透過這個方法能讓我們在感到混亂或疲憊的時候, 一起慢慢回到平靜裡。 學會與當下相處,並非捨棄追逐目標, 而是讓我們有能力, 在還沒抵達遠方之前,不迷失在路途中。 目標像遠方的星星,引領我們穿越夜色, 但光是仰望星星無法讓我們前進, 真正引路的,是每一次低頭踩穩地面的「當下」。 誠實感受此時此刻的自己, 讓時間變得溫柔像一片蓬鬆柔軟的草地, 可以盡情躺下,並同時擁有腳下的泥土和遠方的星光。    text╱Peieditor╱ CHU  

2025-04-17
orlo monthly vol.20|Steps in Spring

  "For still there are so many things that I have never seen:in every wood, in every spring, there is a different green.”  ― J.R.R. Tolkien, 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   時序一晃眼就過了春分,這是一個晝夜均分的日子,也是萬物逐漸甦醒的開始。  春天的腳步很輕巧,在夢與現實的邊界迷迷糊糊地到來,像極了藏匿在日子裡的驚喜。  春日樣貌多變卻始終溫柔,為四季寫下了優美的序章,春寒料峭,枝頭的新芽微微顫動,害羞地不敢綻放,而春暖花開時,草木蔓發,勾勒了全世界的綠意,接著大地繼續展開夏秋冬的故事。  時間歷久不變的線性推移,彷如一張空白畫布,我們以靈魂之窗為調色盤描繪所見所聞,每一幀都獨一無二,都是你我在探索與發現後雕琢出的無可取代。  探索不僅關乎未知,也體現在日常微塵之中。  發現,帶我們解鎖了俯首即是的美景,公園的晨露映照細微的光斑,街燈與日光的交接喚醒城市車水馬龍,空氣的濕度變化,舌間的咖啡餘韻,風拂過樹梢,捎來不知名花朵的清香, 攤販剛出爐的麵包溫熱了街角, 這些微不足道的細節,都是生活悄然遞來的贈與。  日常重複上演著平凡,今日匆匆寫下的潦草,可能是明日眼裡的詩篇。就像未留意的窗邊風鈴,在微風輕拂下響起了旋律,如同記憶深處某個遺忘的片段,在特別的瞬間,重新被讀取。  春日已至,風景重複,卻總有未見之處。我們隨時都可以在一片熟悉的森林,收穫新的生機盎然,並打包進人生旅途的行囊。  即使心念著的美好未來還需跋涉,穿梭在日子與日子間,紀錄隱身在一成不變的枝微細節,然後翻閱,讓其如備忘錄般提醒我們,生活總有一些偶然的新鮮邂逅,等我們落下深遠的註解。    text╱Peieditor╱ CHU